半岛彩票2. 然而,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和资金支持的减少,Inmos陷入了困境,最终被转售给意法半导体。
3. 不同于Inmos的命运,英国的另一家半导体企业ARM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
4. ARM的崛起得益于其自主研发的RISC处理器和与苹果、摩托罗拉等公司的合作。
5. 最近,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10亿英镑的半导体支持计划,希望能够重振本国半导体产业。
1978年7月,英国工党政府专门从预算中拨出了 5000 万英镑(约9600万美元),投给了一家新兴半导体企业——Inmos。
以当时的目光来看,芯片这一蓬勃发展的产业,美国已占得先机,德州仪器、英特尔、摩托罗拉等一众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权,但英国作为昔日霸主,并不会心甘情愿地将半导体产业让予他国,工党政府把反攻希望放在了 Inmos之上。
由英国计算机顾问伊安·巴伦(Iann Barron)、美国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理查德·佩特里茨(Richard Petritz)和保罗·施罗德(Paul Schroeder)一同创立的Inmos,一边通过生产和销售流行的SRAM内存来维持运转,一边利用政府资金,开发一款专用并行处理芯片——晶片机(Transputer)。
当时的Inmos,在号称“英国硅谷”的布里斯托尔有一支成熟的设计团队,在南威尔士纽波特兴建了一家晶圆厂,同时汇聚了全英国最多的半导体人才,被部分人形容为“英版英特尔”,也难怪工党政府能够青睐于它。
但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1979年,英国保守党接替工党政府,首相撒切尔夫人开始推行私有化政策,她想要开刀的对象,正是那些在工党支持下成立的国有化企业,国家企业委员会被并入英国科技集团,最终不得不出售它在Inmos中持有的股份。
而Inmos本身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在经历了几年的亏损和总计8500万美元的政府资助之后,1983年,Inmos总营收虽然达到了5000万美元,但是却亏损了1800万美元。当时苏联有分析师预计,1984年的Inmos有望达到1.3亿美元的营收,还能产生1300万至190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但撒切尔夫人却等不下去了。
Inmos工程师理查德·佩特里茨回顾称:“撒切尔夫人喜欢Inmos在半导体领域取得的成绩,但却又讨厌这家公司需要英国政府的资金支持,这有点像罗纳德·里根式的想法,只要政府不参与,她就会很高兴。她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Inmos就不会诞生,更不用说它所带来的成功了。”
1984年7月,英国公司Thorn EMI以1.241亿美元收购英国政府持有的国有半导体芯片制造商 Inmos 76%的股份,Inmos还没成熟,就走向了私有化的道路。
1989年4月,Inmos再次被转售给SGS-Thomson(现意法半导体),1994年12月,Inmos完全并入意法半导体,并停止使用Inmos品牌名称。
英国半导体企业的早期探索到这里就画下了一个并不完满的句号,但保守党对待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却绵延至今,直到英伟达大手一挥,准备收购Arm。
与Inmos不同,Arm并不是由国家企业委员会支持成立的一家公司。它起源于Acorn Computers,一家成立于1978年以生产BBC Micro计算机而闻名的英国公司,曾主导过英国80年代的教育计算机市场,还在1984年获得了英国的女王技术奖(Queen‘s Award of Technology)。
时间来到80年代后期,BBC Micro所搭载的Mos 6502处理器的性能已经捉襟见肘,Acorn此时看到了IBM电脑畅销全球,萌发了自己生产个人电脑的念头,而这就需要物色一款性能更为强大的芯片来延续自己的产品线,他们一开始就找到了IBM电脑处理器的生产商英特尔,希望它能提供286处理器的授权,但却被英特尔一口回绝。
恰逢此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大卫·帕特森教授主持下,提出了一项“伯克利精简指令集计划(Berkeley RISC Plan)” ,这一计划为Acorn打开了思路,既然拿不到高性能处理器的授权,那么不如自己从头研发,于是它开始为新一代的BBC Micro开发基于RISC的处理器。
1990年,大名鼎鼎的苹果找上了Acorn,同样是生产个人电脑,两家本来是水火不容的竞争对手,但苹果却是来找Acorn谈合作的,苹果当时想要寻找一块性能强大的同时功耗还非常低的处理器,至少具备把手写文本转译成计算机文本的功能,但不管是英特尔的x86处理器还是摩托罗拉的68000处理器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而ARM的出现,让苹果看到了一线曙光。
苹果、Acorn,再加上代工厂VLSI,三家公司擦出了奇妙的火花,ARM部门被单独拆分,三家公司合作成立了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新公司,办公地点就设在一个普通的谷仓里面。1991年,ARM推出了全新的ARMv3架构,首创支援寻址32位的内存,而基于这一全新架构开发的ARM6芯片,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嵌入式RISC处理器。
此后的ARM并没有学习英特尔那套IDM模式,原因很简单,它的体量实在太小,难以凭借自己生产的处理器在市场中立足。除了为苹果的Newton提供处理器外,ARM又找到了摩托罗拉CEO鲁宾·沙克斯,说服他接受了IP授权的商业模式,即芯片生产厂商只需从ARM公司获得ARM处理器的授权,并支付前期许可费和后期生产芯片的专利使用费,就可以获得RISC指令集处理器的IP版权以及绝大多数的收益。
恰逢90年底末,以诺基亚为首的几家手机厂商迅速崛起,世界迅速进入移动时代,对于移动处理器的需求变得空前强烈,本来因为Newton而一蹶不振的ARM,顺势搭上了手机处理器厂商的东风,先后和德州仪器、高通、飞思卡尔等芯片厂商达成了授权协议,全球数亿乃至数十亿台设备都在用ARM架构的处理器,可以说是赢麻了。
敏锐的读者可以注意到,ARM本身是英美两家商业公司结合后的产物,在早期艰难时期过去后,依靠IP授权的形式,来为英国之外的公司提供设计服务,它不像前文中的Inmos,依靠政府资助来进行研发,而是在美国一众Fabless企业的支撑下,筑出了一个崭新的RISC帝国。
从另一个角度看,ARM的诞生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走向主流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为核心内容的新自由主义理论,逐步取代了凯恩斯主义,成为英国主流经济学理论和社会政治统治的依据,半导体行业当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在撒切尔夫人这样强势的首相的把持下,英国并没有一块适合半导体生产制造的土壤,ARM的母公司之一Acorn曾被誉为英国苹果,却在1999年被收购并迎来了解散的命运,而半导体设计这样的跨国合作产业,反而在英国自由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只不过浇灌它的甘露来自大洋彼岸,规模再庞大的企业,根系也始终停留在地表。
与ARM发展轨迹相似的还有Imagination,成立于1985年的它,最初专注于图形和声音处理器,在1999年之后采用了和ARM类似的IP授权模式,旗下的PowerVR移动GPU在手机市场中大放光彩。最新统计显示,PowerVR GPU目前已应用于全球30%的手机中,被认为是英国最重要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对于21世纪前十年的英国来说,左手是ARM,右手是Imagination,俨然一副高科技大国的模样,但一场危机早已在平静的水面下孕育。
一切的序幕还要从谷歌收购DeepMind开始,DeepMind是一家位于英国伦敦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其业务主要是建立用于模拟、电子商务以及游戏的学习算法。当谷歌抛来橄榄枝之前,这家企业已经处在了破产的边缘,不出意外的话,原本它会像其他英国初创企业一样,被淹没在茫茫倒闭浪潮之中。
但是谷歌却花了6亿美元来收购这家公司,2016年,DeepMind凭借围棋机器人AlphaGo一战成名。2020年,DeepMind还凭借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工具AlphaFold,攻克了困扰生物学界50年的难题,成为了Open AI之前最耀眼的AI企业之一。
注意此时英国政府扮演的依旧是一个甩手掌柜的角色,对于这类新兴科技公司,并没有提供额外的补助措施,依旧秉持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而2016年时ARM被软银收购,把英国对科技和半导体公司的漠视,展现到了极致。
2016年7月,已经拥有近500家客户和超过80亿颗芯片出货量的ARM,被日本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收购,并推动其从伦敦证券交易所退市。
由于软银CEO孙正义做出了保证,将会继续让ARM总部留在英国剑桥,同时维持其原来的业务模式与文化,未来五年内总部还会增加一倍人力等,因而包括首相在内的英国政府都对这项收购案乐见其成,他们认为这象征着英国科技公司仍有令人着迷的吸引力。
事实真的如此吗?英国前任城市部长Lord Myners认为这是股东因更高价格抛售而罔顾英国产业长期健康的又一例证。他在BBC的节目中表示:“软银的承诺毫无意义,这家日本集团债务过高、业务过于分散,ARM是英国最后仅存的科技公司之一,从此英国和剑桥对其再无话事权,这是金融从业者偏爱高价、卖定离手的又一例证。”
“如果ARM这样的大型企业是一家美国、德国、法国或日本公司,收购就不可能会在60天内通过监管并完成。”节目中的他颇有些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而最后软银也没为ARM带来更多的成功,孙正义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物联网的期待,“所有的事情会通过物联网被连接起来,甚至是一头牛他都可以被物联网联系起来”,但物联网市场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广阔,软银2018年的报告预测显示,到2026年,物联网市场价值将达到240亿美元,服务器市场价值220亿美元;但它2020年报告预测中显示,到2029年,物联网芯片市场的规模将仅为160亿美元,而服务器市场(ARM迄今仅占有5%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20亿美元。
错估了物联网和服务器两者的形式和发展速度,让ARM错过了挑战英特尔主导地位的最佳时机,更让英国半导体从业者寒心的是,当软银发现ARM无利可图渐渐变成烫手山芋之时,很快就表现出了它作为投机分子的本质。
2020年9月,软银宣布以400亿美元向英伟达出售ARM,英伟达将向软银支付价值215亿美元的英伟达普通股和120亿美元现金,以及签约时支付的20亿美元。
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旗帜鲜明地反对了这项收购,他向英国首相写了一封公开信并发布在uk(救救ARM)网站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如果美国公司英伟达收购ARM,那么这笔交易对于剑桥、英国乃至欧洲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灾难,对于整个行业也将是个灾难性事件。
而英国反对党工党也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工党领袖爱德华·米利班德(Ed Miliband)警告称,英伟达对ARM的收购将最终导致英国工作岗位流向海外。他表示,政府要积极推动产业政策的发展,就不应该忽视ARM被美国芯片巨头“吞并”的潜在风险。“忽视这一交易的潜在后果是不对的。”米利班德说,“这些风险包括对公司总部所在地和英国数千个工作岗位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好在不光英国对这桩收购案有反对意见,连美国和一众科技企业都有不小的意见,最终才没让英伟达收购ARM的计划实现,但软银却始终没有放弃出售ARM股份然后变现的打算。
今年8月21日,ARM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申请文件,拟以ARM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有望成为2023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以及继阿里巴巴和脸书后的科技史上第三大规模的IPO。
这也让英国再一次受到了打击,因为在软银收购前,ARM是在伦敦和纳斯达克两个交易所上市,如今只剩美国的纳斯达克,彻底抛弃伦敦,恰恰证明了英国不复过去半导体的辉煌。正如弗罗里达大学金融系讲席教授Jay Ritter所说:“人们有一种看法,就是美国投资者更懂科技,也更愿意为这些‘搏未来’的公司付出更高的价钱。”
新自由政策或许对英国金融行业产生了诸多裨益,但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听之任之而不采取任何实质性帮助的做法,只会让这里变成半导体企业的花鸟市场,不仅让刚培育出的新苗被他人连盆端走,连植下多年的小树都被连根拔起。当土壤的养分殆尽之时,英国就可能彻底丧失世界半导体的话语权,只能怀念曾经的繁茂的森林。
英国在半导体行业中并不是没有过自救行为。例如在AI领域,英国的Graphcore也正在成为一股新兴力量。
在ARM赴美IPO之前,英国保守党议员Tom Tugendhat就指出,英国政府应该以黄金股的方式确保英国的利益得到保障,比如可以承诺以市场价格购买Arm 25.1%的股份,以促进、支持并在必要时强行让其在伦敦上市,这将确保Arm的未来,并结束多年来焦虑不堪的“击鼓传花”。
但黄金股的做法最终也没有践行,许多人认为,在崇尚自由贸易的英国,再度行使黄金股是一种带有保护主义意味、不光彩的解决方案,这背后又牵扯出了保守党和工党之间的矛盾。
但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英国一方面对ARM这件事上继续奉行所谓的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呢,却又对其他企业的收购非常上心。去年7月,闻泰科技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收购了英国最大晶圆厂Newport Wafer Fab(NWF),英国政府后续火速出台了《国家安全与投资法案》,强行要求闻泰出售所持晶圆厂的股份。
这也就是说,在ARM被收购7年后的今天,英国终于开始后知后觉保护起本国的半导体产业,而且刚上来就是强制要求企业出售股份。这套做法甚至引起晶圆厂的工会的不满,他们开始致信商务大臣,敦促其改变决定。
事实上,英国甚至都没想好让谁来出这笔费用,要知道闻泰花了6300万英镑(约7937万美元)才拿到了NWF的100%股权,如今又有哪个英国半导体企业有雄厚的财力能接这个盘呢?
今年5月,英国终于宣布了一项半导体支持计划,但总金额只有10亿英镑(约12.6亿美元),还要均摊到十年当中,2023年至2025年这段时间先投资2亿英镑(约2.5亿美元),要用这一笔钱实现3个关键目标:发展国内半导体产业、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保护国家安全。
要知道台积电光是2022年的资本支出就达到了362.9亿美元,平均每天就要花掉1亿美元,英国想要靠台积电3天不到的钱来支持本国半导体产业,实在是让人有些啼笑皆非。连曾经的殖民地印度都知道要画一个100亿美元的大饼,英国却只能抠门到拿出这一丁点钱,就算全投进NWF里面,也溅不起多大的浪花。
当整个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时,怎么能指望它来重振本国仅剩的几家企业呢?
痛失Arm、自家最大晶圆厂后,英国对半导体发展做了一次深刻反思——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