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保障安全生产和劳动者生命健康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通过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着力构建更加有效的预防及监管体系。要突出劳动者安全防护首要目标,强化保障措施,努力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创造了坚实稳定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全社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相关领域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态势已基本形成。但同时,各类生产事故仍然较为多发,伤害劳动者人身安全和健康,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早前已经有过以科技手段辅助安全生产管理的案例,部分地区和一些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工艺,使一大批新技术、新装备相继问世并走进安全生产一线,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为防范事故发生筑起一道道“防火墙”。但总的来看,更多的是局部探索尝试,鲜见体系化的深度运用,人工智能全面参与安全生产治理的观念尚未形成。
实际上,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凭借近乎无限制的强大算力和不断优化的算法集群以及惊人的学习能力,人工智能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治理等维度的独特优势正在展现于多场景应用当中,并且初步达成了从只会执行人类意愿的机器到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自行控制与整合的路径。伴随技术发展普及,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例如今年上半年,深圳发布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明确提出包括消防监管、建筑施工安全等多个行业在内的“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通过政策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在各方位各领域高水平应用,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此外,从现有应用实践看,部分企业同样取得了预期成效,安全生产综合收益远远大于人工智能技术投入成本。
推动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其成为支撑生产安全的重要力量,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探索完善。
第一,强化事前安全评估。科技兴安,就是要借助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实现预防为主。目前,人工智能依托超级算力,可以在开工前比较全面地对某个生产场景下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类因素进行数据收敛与建模分析,通过对风险模型的协同性检验,得到比较完整的事件运算结果,使事先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真正建立在严谨精确的科学基础上,而非主观模糊的“估计”或“预计”。同时,也将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把注意力放到评估显示的最活跃、最不稳定的风险要素上来,事前做好充足预防准备。
第二,强化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监测预警。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能力,是解决安全生产治理效能低下的关键一环。人工智能重在提高监管效率,其中重要的途径是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在具体实现方面,可由图像识别技术支撑的视觉智能实现风险识别功能;由智能算法技术支撑的报警锁定和分级推送实现协同管理功能;由大数据技术支撑的快速定位问题来源实现可追溯性功能等。通过体系化技术赋能,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转变,从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转变,实现在日常安监工作中依靠“威胁预警系统”向事前预防转型。
第三,强化风险源头疏解。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转型中,可广开思路,让人工智能为化解安全生产源头风险提供多维助力。以重点行业煤炭生产领域为例,减少人工作业实现智能化开采将对煤矿安全生产将有巨大贡献。现阶段,我国有一大批煤矿进入了深部开采阶段,采掘过程中,存在瓦斯、温升、水灾和冲击地压等灾害发生风险,这些问题一旦在井下发生,对煤矿工人的安全将造成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某研究团队已成功研制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机器人,实现了井下自适应钻进、自主行走定位及路径自动规划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如实现大规模广泛应用,可提前抽采开采作业面的瓦斯,将大大降低爆炸危险,从而解决此类安全生产问题。
第四,强化第一时间应急处突能力。尽管现阶段还不能完全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提高事故初期的救援力量和效率,也是事前预防理念的组成部分。例如,人工智能救援系统的特种机器人为事故应急提供设备保障,包括小型侦检机器人、重型防爆侦检机器人以及全地形内助攻侦察机器人等,可以逐步代替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等事故现场进行气体监测、人员搜救、灭火排爆作业等,最大限度减少劳动者和救援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