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半岛彩票产品中心

半岛智能终端处理器 半岛智能云服务器 半岛软件开发环境

半岛彩票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半岛彩票

公司概况 核心优势 核心团队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半岛彩票·(中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半岛彩票·(中国)官方网站 > 半岛彩票产品中心 > 半岛智能终端处理器

追冰雹的人 与时间赛跑半岛彩票

发布时间:2023-09-13 13:27浏览次数: 来源于:网络

  半岛彩票今年汛期冰雹多发,京城落下1元硬币大小的冰雹,刷屏朋友圈。而早在冰雹落下前30分钟,中国天气网强对流天气监测产品就已追踪到冰雹信号,为防范灾害争取了宝贵时间。这个惊艳的产品背后,是一支12人组成的冰雹猎人团队。

  今年汛期冰雹多发,京城曾落下1元硬币大小的冰雹,刷屏了朋友圈。而早在冰雹落下前的30分钟,中国天气网的强对流天气监测产品就已经提前追踪到了冰雹信号,为防范灾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个令人惊艳的产品背后,是一支由12人组成的冰雹猎人团队。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带着好奇,记者穿过长长的走廊,走进一个并不宽敞的开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敲代码的身影,很难想象,正是这一群人,在强对流天气来临前化身猎人,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他们的工具,捕捉那些可能带来严重灾难的冰雹信号。

  作为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冰雹灾害虽不像干旱、暴雨等影响范围大,但致灾力极强。在农村,冰雹往往给农业造成重创,棉花、烟草、果树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等粮食作物,都可能因冰雹灾害而绝收;而在城市,突降的冰雹常会砸坏户外停放的汽车,如果冰雹个头很大,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据民政部统计显示,2000至2010年,我国因冰雹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百亿,百余人因强对流天气遇难。

  冰雹形成发展快、力量大,想要减轻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就必须争分夺秒,尽早捕捉到冰雹信号。为了做到这一点,“猎人”们必须深入研究积雨云这片猎场,也就是雨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生的地方。当云中的水汽遇到猛烈的上升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就会凝结成小冰珠。随着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增大,小冰珠相互碰撞合并,在过程中逐渐变大,就像滚元宵一样,从小冰晶变成大冰雹。然而,冰雹下落的时候,如果气温越来越高,冰雹很可能慢慢融化,落在地面的时候就不再是冰雹,而是雨水。因此,积雨云中的激烈碰撞,究竟会带来固态的冰雹,还是液态的雨水,这是摆在猎人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而民间常说的雹打一条线,则道出了猎人们的第二道难题。相对降雨来说,冰雹天气影响的范围更小,宽度最窄时仅有几米,很可能出现街道这边冰雹猛烈,那边却连冰雹的影子都见不着的景象。

  第三道难题来自时间。通常,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仅为2分钟至10分钟,少数情况下可持续十几分钟;高原地区的冰雹过程有时持续时间更长一些,少数可达30分钟以上。如果不能尽早地捕捉到冰雹信号,那么目前最有效的防御冰雹的手段——人工消雹,就无法及早有效地开展。

  现阶段,我国的强对流天气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短期预报,二是临近预报。短期预报主要通过气象探测设备采集的天气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导入数值预报模式程序中,计算出未来天气形势。这种方法虽然能做出近几天的预报,但是很难做到准确的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有闪电或下冰雹,且对数值模式依赖较大,不同的模式结果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对预报员经验要求较高,准确率难以保证;而临近预报则是依靠多普勒雷达,利用发射的雷达回波来对空气中云雾、雨、雪等可降水粒子分布进行判断,然而受雷达探测原理和现有雷达数量的限制,尽管这种方法相对准确,却往往不能及时捕捉到强对流天气发生前的征兆,甚至在冰雹发生以后才能有所察觉。

  既然追踪冰雹如此困难重重,为什么还要去做呢?一位成员指着团队的副总师薛冰打趣地说:“因为他名字里有个‘冰’啊!”

  肤色黝黑的薛冰嘿嘿一笑,带着理工男特有的腼腆与耿直,介绍起他从事强对流预报的初衷来。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翻沉事件吸引了他的关注。当时,“东方之星”因突然遭遇罕见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而翻沉,造成了442人遇难的惨剧。正如前文所说,强对流天气,尤其是下击暴流这样短时间内极其激烈的天气,只有发生在离雷达非常近的距离才能被发现,其他的常规气象台站和仪器也不能直接观测到,更不必说提前预警。

  传统预报方法的局限性并没有打消薛冰研究提前预警的初心,既然传统的方法有欠缺,那就去寻找并尝试新技术。恰巧此时,他有机会了解到了最新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强对流天气预测正式成了薛冰应用新技术的方向,“猎人”团队也就此逐步组建起来,冰雹预测则是他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尽快掌握研发必需的Scala语言,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团队成员们都自发地留在办公室里一直学习到晚上12点,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多岁的资深专家,没有一人掉队。

  在成员们一起攻克研发语言时,张国平总师的加入又给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张国平对新鲜事物极为敏感,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从环境保护到农业生产,从宇宙探索到宗教哲学,涉猎非常广泛。他常常思考,这些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技术是否能对冰雹预测会有所帮助,且动手能力极强,经常三两天就能上手一个新技能,多方面进行尝试。成员们开玩笑说,有了张总师,大家常会“一日三省吾身”:今天有没有从张总师那里学到新东西?有没有拖张总师的后腿?有没有完成张总师交代的任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掌握了开发技术语言后,团队又遇到了新的难题——缺乏大量的冰雹数据来反衍实验。木讷少言的科研团队开始学着走出去,动用各种关系找“米”。

  在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数据日益丰富。借助2010年以来大量冰雹实况数据,成员们开始对冰雹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积雨云中的各种迹象进行分析比对,找出共性,分辨出冰雹发生前的征兆。而人工智能的加入,则使团队如虎添翼,它可以通过模拟人的思考,扩展人的理论和方法,实现捕捉冰雹信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为的延迟和干扰。至此,冰雹预报产品初具雏形,已经具备了对积雨云中的冰雹信号进行初步识别的能力。

  不过,产品刚刚诞生,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来逐步完善。不到2年的时间里,产品经历了12次迭代更新,每一次迭代背后,都是成员们不分白天黑夜的付出。薛冰透露了一个大家在加入团队后才逐渐养成的小习惯:刷微博。

  他们稍有闲暇便掏出手机刷一刷微博,看看有没有冰雹相关的网友爆料,如果有,就立即再与产品的监测预测结果相比对。

  薛冰笑着说,大家现在总刷微博,家人戏称他们变成了“网瘾少年”。但对他们来说,只要是能了解到强对流天气的一手资料,就应该去努力沟通。说到这里,薛冰摇了摇手机,对记者说道:“今年6月,在产品的实验阶段,有一个山西的微博网友说村里发生了冰雹,我马上给他留言询问具置,他立刻就给我回复了!我再去我们的产品上反查,发现产品也捕捉到了这个信号,特别欣慰!”

  在2017年8月11日的北京冰雹过程中,团队的“全国强对流服务产品加工系统”提前30分钟识别出冰雹信号,提取出即将发生冰雹的区域,并全自动制作出了冰雹预警产品。要知道,提前30分钟左右的强对流预警是世界性的难题,此次准确预警,标志着在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由于降雹位置和时间的不确定性,时间和地点完全准确的冰雹预报目前还无法做到。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预报冰雹的团队,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张国平表示,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力量,他们希望可以对强对流天气系统及早进行“望闻问切”,不仅能捕捉到冰雹发生前的微弱征兆,还能更加精确地定位落区,不必等到“病入骨髓”才报告,而是“病在腠理”时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越早越好。

  目前产品还是1.0版,对华北的预测精度较高,但在东北及西南一带,由于数据量不丰富,更多的实验还没能开展,预测的精度和提前量都有待提升,他们正在发掘更多的冰雹实况资料,包括来自媒体报道及公众反馈的社会化观测资料用于分析。此外,产品目前只能对未来2小时内的冰雹信号进行捕捉,未来,他们想把产品与具有长时间预报优势的数值预报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更早捕捉到冰雹信号的目标。

  “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谋发展”,张国平满怀憧憬地说,“很快就要进入产品研发的第三年了,我们团队一旦成功,对农业、交通运输、航空等行业都是大有裨益,尤其是辛苦耕耘的农民朋友们,再也不用担心一年的劳作被冰雹彻底摧毁了。”

  冰雹“猎人”团队的作品在哪里可以看到?作为普通人,怎么才能第一时间知道哪里会有冰雹,和猎人们一起捕捉冰雹的信号呢?

  张国平提醒,如果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有强对流天气的消息,就可以立刻登陆中国天气网,上面有冰雹“猎人”团队每10分钟发布一次的未来2小时逐30分钟强对流天气预报,如果发现所在地即将迎来冰雹、闪电等灾害性天气,就可以通知亲友,提前做好防范。

  栏目制作团队 监制:张硕 余晓芬 审核:刘文静 编辑:夏雨 视觉效果:任成英 技术:李萌萌

下一篇:摇橹船科技入选20半岛彩票23 年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与安全应用典型案例
上一篇:半岛彩票影视业拥抱AI新机遇(AI创作新风潮)

咨询我们

输入您的疑问及需求发送邮箱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