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最近,AI技术因为一件很温情的事件,再度引发关注。台湾音乐人包小柏的女儿去世后,他十分思念,就利用AI技术,使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不仅可以唱歌,还能对话。原本天人永隔的亲人,竟通过数字实现互动,场面十分感人。(3月1日 澎湃新闻)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来创建虚拟人物或“数字生命”。“AI复活”就是依赖于AI技术,再现已故者的形象、声音和言谈举止,它也被称为“数字陪伴”或“AI数字永生”。
“我要给她一个最完美的形象、最完美的声音,让她在美轮美奂的数字世界,继续生存下去”,包小柏说。从情感角度来看,“AI复活”可以弥补生者的遗憾,寄托哀思。在女儿去世后,包小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而这种方式让女儿重新出现在包小柏的面前,也让他不再那么痛苦。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曾有这样一句台词:“爱可以超越生死,生命可以因为记忆而永恒。”死亡并不代表着生命的结束,被遗忘才是。“AI复活”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唤醒生者对以往记忆的一种方式。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逝者的音容笑貌会变得模糊,但永恒的数字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保留在生者的记忆里。从这个角度来看,“AI复活”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来说极具意义。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它的弊端也不容小觑。制作AI数字生命是生者对死亡和分离痛苦的一种慰藉,“AI复活”的出现弥合了生与死的鸿沟,但其并不能模糊生死边界,它背后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科技隐患仍亟待解决。
比如“AI复活”可能会带来现实的“失真”,让人过沉溺于虚拟的环境中而无法面对现实。除此之外“AI复活”产生的数据所有权又归谁所有?生者是否有权去“复活”已故者的数据?这些问题涉及到许多伦理和现实问题,包括生死界限、自主性以及对机器人的道德责任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很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生命,以及如何对待那些可能看起来像是生命的非生物体。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数字生命拥有高度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也不能改变其本质上是一个由代码控制的人造物的事实。我们不能否定“AI复活”对失去亲人的人带来的巨大心理慰藉,但对于这项处在探索期的新技术仍需要抱有审慎的态度。
总而言之,“AI复活”赋予了逝者永恒的数字生命,依托这项技术,让失去至亲的人重新见到自己的亲人,对于逝者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对于生者来说是一种情感与精神的寄托,但我们不能就此模糊生与死的边界,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