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今年2月,欧盟27国代表在布鲁塞尔投票一致支持《人工智能法案》文本。ChatGPT、Sora……在人工智能呈爆发式发展的当下,这一法案的出炉受到全球瞩目。据新华社报道,如果获得批准,这将是全球首个全面监管人工智能(AI)的法案。
AI发展得太快,隐私权能得到保障吗?光靠企业的自律行不行?会不会有企业剑走偏锋?过快发展的AI会不会发展成科幻电影一样,对人类伦理造成挑战?这些都是网友们关心的话题,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3月3日,封面新闻“两会热点大家谈”栏目就此对话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李世亮。
国内AI立法还有多远?李世亮表示,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背后的风险也日益增多,甚至已经发生了因AI技术引发的诉讼案件。然而,国内AI立法“不着急”,应当给与市场一定的发展空间,等两三年出台才正是时候。
2023年4月27日,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依法在线开庭审理了汪某某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这也是全国首例公共交通领域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个人信息侵权案件。
汪某某认为铁路部门在采集其人脸信息时,未依法作出明确告知,也未取得其授权或同意,侵害了她的合法权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这是一个典型由AI技术引发的法律诉讼。”李世亮认为,虽然铁路部门胜诉,但是法院判决也对铁路部门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提出了很多要求。未来,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类似的这种摩擦可能会越来越多。特别是针对居民的隐私权,或许将成为AI技术发展过程中诉讼案件的高发领域。
“我觉得这是一个经济关系,当AI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并暴露出一些问题时,就需要立法来进行规范。”李世亮认为,我们国家目前处于一个AI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现在立法首先没有必要,其次是还没有相对成熟的市场经验,因此精准立法的条件还不成熟。
同时,去年8月15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我认为现阶段有这个规范性文件就足够了。”李世亮认为,相比立法,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都更加灵活,非常接地气。立法先要有立法计划,然后要调研,成熟了以后进行立法起草,起草了以后就要进行论证,评估完了再审核,之后还要提交人大进入一审、二审、三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3年的时间。
根据《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其中显示,人工智能法草案等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因此,虽然欧盟的AI立法走在前面,但我们不用着急。我们在立法中可以借鉴欧盟经验,给于市场一定的发展空间,我国的AI法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李世亮表示。
为了方便网友参与,从3月2日起,封面新闻传媒矩阵开启多个“两会热点大家谈”留言渠道,充分收集读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