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人工智能(AI)”再度成為“熱詞”。政府工作報告不僅3次提到“人工智能”,更首次提出了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這一創新性的表述背后蘊含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回顧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從2015年提出的“互聯網+”到2019年提出的“智能+”,它們在不同階段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如今,隨著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成為引領新一代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動,不僅順應了全球AI發展的潮流,更與中國產業升級的大勢緊密相連。這一行動無疑將為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開啟新篇章。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所說:過去是“互聯網+”思維,未來是“人工智能+”思維。他表示,“人工智能+”上升為一種行動,意味著國家將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
“智能+”與“人工智能+”雖然看似相近,但內涵卻有所不同。如果說2019年的“智能+”更側重於工業互聯網,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賦能,那麼今年的“人工智能+”行動則體現出從研發到場景應用再到產業打造的全鏈條賦能,並進一步明確了“人工智能+”在數字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事實上,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已駛入快車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784億元,增速13.9%。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迅猛的發展態勢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為“人工智能+”行動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個領域的創新應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前不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人工智能大模型為精准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位列第一。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在10秒內完成全球7天重要氣象要素的預報,比現有的數值預報方法快了超過1萬倍——這種驚人的效率提升,不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潛力,也為“人工智能+”行動提供了生動的案例。
“人工智能+”,“+”的是什麼?在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看來,“+”就是“+各行各業”以及“+各種應用場景”,把人工智能有效應用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楊杰表示,“+人工智能”與“人工智能+”大有不同,是將人工智能從助力千行百業提質增效的輔助手段升級為支撐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和核心能力。
而“行動”二字的提出,更是強調了“人工智能+”的實踐要求。此前,產業界將2024年視作“AI應用元年”。隨著這一預期得到了政府工作報告的進一步的強化與明確,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的實現路徑也進一步明晰。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張雲泉看來,落實“人工智能+”行動,意味著我國將基於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技術,實現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落地應用,從而提升產業自動化水平,降本增效,促使數字經濟再上新台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將推動人工智能有序賦能重點領域,加快重塑產業生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總體而言,“人工智能+”行動不僅是對人工智能這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重視,更是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布局。隨著這一行動的深入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將在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